新华网上海9月23日电(凌纪伟)以“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今天下午在沪开幕。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作开幕演讲。上海市市长杨雄,本届论坛主宾国代表、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乔·约翰逊,主宾省代表、浙江省副省长冯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创新驱动发展——时代所向 责任所在 使命所系
无论放眼全球,还是立足中国实际,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都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回顾历史,英国、德国、美国因分别抓住了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而成为世界强国,而亚洲四小龙也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赶超和跨越。如今,昔日的科技强国都在强化创新的战略部署,以期保持竞争优势,各国密集出台了创新发展的战略或者规划。
今年以来,中国依靠创新打造世界科技强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创新驱动战略做了顶层设计和谋划。5月3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目标,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总号角。
万钢在演讲中指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远影响,全球化内涵的深刻变化,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和引领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国际科技合作——加深了解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自2012年起创设主宾国(省)机制以来,浦江创新论坛有效促进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其科技外交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发给论坛的贺信中说,希望英方各有关部门和中方紧密合作,浦江创新论坛给双方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和机会。
作为本届浦江创新论坛主宾国,英国派出了159人的代表团出席论坛。乔·约翰逊在致辞中说,创新能够解决现在面临的棘手的全球挑战,英国积极致力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合作,中英两国都特别重视创新和科技的发展,而且非常重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依赖和支持创新成果。他希望,中英双方放眼未来,规划更长远的合作。
近年来,英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英科技合作已成为中英关系“黄金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必须更加开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科技合作。”万钢指出,中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并且和国际科技界携手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贡献,中国要着力推动多边和双边的科技合作,面对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国愿意积极参与,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和能力组织实施好重大的科技工程和科学计划。
双轮驱动——现实意义重大 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需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
杨雄说:“本届论坛以‘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开展深入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期待论坛的召开,能够帮助上海开拓视野、拓宽思路,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是中国创新创业的热土,也是本届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省。浙江省副省长冯飞在致辞中指出,浙江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制度供给,打造人才生态,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的省份。
万钢指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抓住关键点,打好组合拳,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他强调,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依靠改革,通过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持续创新引领——上海要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始终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系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推进的重要经验。
“我们要把发展的积淀放在创新上,牢牢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的大举措,积极探索尊重创新规律、符合上海实际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杨雄在致辞中表示,上海要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目前,上海正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发展新局面,“三区”在政策上实现联动,坚持“放管服”,创新治理体系。
创办于2008年的浦江创新论坛,始终坚持国际视野、国家需要,围绕“创新”展开探讨。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要依靠创新开辟新的增长空间;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需要依靠创新提升经济持续增长潜力。创新,既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利器,也是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