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1-04-09 15:28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非遗助力民心相通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展览海报

  2021年,恰逢中国与科威特建交5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科威特埃米尔纳瓦夫互致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愿同纳瓦夫埃米尔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弘扬传统友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化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纳瓦夫在贺电中表示,科中两国关系牢固,并不断发展、深化,期待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提升和拓展各领域合作。

  为纪念中科两国建交,促进中科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4月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科威特国大使馆、科威特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中传创展(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启动仪式在拍摄数字展的实体展厅广东省佛山市智城西洋艺术馆举行。

数字展搭建中科文化交流平台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嘉宾为展览启幕

  在数字展的启动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副局长封立涛、科威特国驻广州领事馆代总领事阿卜杜阿齐兹·阿尔玛哲、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远征分别发表了致辞。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奕民,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刘苹,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杨卫国,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南海区委宣传部部长黎妍,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南海区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智城西洋艺术馆馆长邓柏恩等嘉宾出席。

  封立涛表示,此次展览是庆祝中科建交50周年的重点项目,也是在文化领域落实两国元首讲话精神的一项务实举措。展览通过应用最新的AR拍摄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展厅,用“科技+非遗”的手段,充分展示中国与科威特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有一句谚语:患难见真情,本次展览的举办也体现了中科双方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疫的决心与力量,体现了中科两国文化部门和业界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作为与担当,证明了中科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

  阿卜杜阿齐兹·阿尔玛哲引用中国诗人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形容中科两国的友好关系。他讲到,2021年也正值中国和科威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三周年,在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科威特2035愿景”的紧密连接下,中科务实合作进入新时代。中国与科威特都拥有大量传统及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展览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领略其风采。祝愿此次盛会能够如愿促进两国文明遗产、文化多样性及人类创造力的融合,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双边关系。

  张远征介绍,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主要源起与传承重镇,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成药之乡的美誉,非遗资源丰富。近年来,佛山大力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现代技术、现代产品、现代审美相结合,逐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利用非遗资源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山川虽远,共此明月,希望数字化展览能够为文化交流拓展新路径,为文化传播提供新体验,让科威特人民能够从这里读懂中国文化、领略岭南风采。

  在熠熠生辉的世界文明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是人类技术和文化的结晶、创造活动的遗存,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载道于器”是中国古典美学品鉴的高级境界,“器物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文精神。“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聚焦于中国和科威特两国优秀的非遗资源,以承载着中科两国人民智慧与审美结晶的非遗艺术品作为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着两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典雅气度,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匠心传承、活态新生。

  多板块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结晶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得到了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佛山市智城西洋艺术馆等单位的支持。展览共分为四大板块:“丝路明珠——‘一带一路’中的东方文化使者”“乘物游心——中国古典雅致生活”“ 匠心传承——创新赋能传统技艺”“来自科威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丝路明珠——‘一带一路’中的东方文化使者” 通过对茶艺、瓷器、丝绸制品的并置呈现,展示茶、瓷、丝绸作为“文化使者”,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到当今“一带一路”的文化互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茶叶、丝绸、瓷器是古代中国生活中极具特色的产品,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商贸繁荣的象征。在当代,它们依旧是外国民众对中国生活方式认知中极具象征性的符号。近年来,得益于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通过茶叶、丝绸、瓷器把目光聚焦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线上展厅“丝路明珠——‘一带一路’中的东方文化使者”板块

  “乘物游心——中国古典雅致生活”以场景式的呈现方式,再现中国古典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非常注重修身养性,宋代文人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艺”,明代文人发展为抚琴、赏香、啜茗、读画四大意趣,将生活上升到艺术范畴。在这一板块中,可以欣赏到中式古典家具、艺术品、文房摆件等古典文人书房的陈设,了解闻香、抚琴、读画等富于风雅韵致的日常生活,感受中国古代文人以修心养性为目的的艺术化生活方式。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线上展厅“乘物游心——中国古典雅致生活”板块

  “匠心传承——创新赋能传统技艺”主要展示中国历史悠久的非遗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的活态传承、多元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承载了中国文明的价值、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是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生机的重要途径。

  这一板块中的展品包括来自广东的广州、佛山非遗,来自河北的廊坊非遗,以及由传统文化衍生出的文创产品。佛山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其在注重非遗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着力于将非遗链接创新设计,为传统非遗艺术品赋予了新时代的生命力。廊坊借助丰富的非遗资源,坚持以文化为魂、生态为本、旅游为体,借助丰富的非遗资源把文化融入文旅项目中,廊坊非遗美学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展会中亮相。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线上展厅“匠心传承——创新赋能传统技艺”板块

  本次展览中,特别展示来自科威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传统萨杜编织,以及枣椰树的相关知识、技能、传统和习俗。“萨杜”是贝都因妇女所从事的装饰品编织技艺,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和骆驼、马匹等牲畜的装饰上。枣椰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是阿拉伯地区“沙漠面包”的来源,促进了阿拉伯文明、伊斯兰文明同欧洲文明、东方文明之间的沟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萨杜传统编织技艺和枣椰树,已从技艺本身演变为文化的载体。为了使这些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近年来,科威特当地加大了对这种古老编织技艺的宣传和保护,也让它们更多地融入了当代生活。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

线上展厅“来自科威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块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以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用随时随地可欣赏的线上实景展厅,拉近中科两国人民的距离,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助力中科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开展。该数字展将持续至7月8日。



(扫描后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1978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