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笔,心为墨——画家刘野石的翰墨丹青路

来源:国智网    发布时间:2016-08-17 10:06

行为笔,心为墨——画家刘野石的翰墨丹青路(图1)

人物简介:刘成益,字石,号野石,道子,宣和池主人、职业画家。1950年生,少年时喜书法、绘画。七十年代拜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弟子暨女婿肖建初先生为入室弟子。九十年代又拜大千先生弟子龙国屏先生为师。从师后在肖、龙两位先生严格训导下,临幕古人传统作品,了解与学习宋、元、明、清名家绘画过程中揣摩参悟,特别对宋人山水及宋人之花鸟画独有情钟。经二十余年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擅长工笔花鸟,人物仕女,山水,尤以泼墨泼彩荷花见长。 

国智网(实习记者 文莎)

近日,国智网一行前往川籍绘画大家刘野石家中拜访。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千和意境的刘野石的家,不仅仅是他和夫人的住所,也是他的画室。踏入客厅,仿佛置身于画展现场,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山水画、侍女图、书法作品。文房四宝、博古玩物,客厅内古香古色的装修风格,让我们也体验了一把古代人的闲情雅致,无处不体现这位传统画家的艺术情怀。

夹缝求生:特殊时期的文化诉求

出生于上世纪50年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刘野石,对绘画的热爱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其父亲在解放前从事篆刻,父亲的结拜兄弟是晚清时期装裱世家。从小爱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从小受其舅父美术方面影响爱书法,书法作品常常被学校展出。

刘野石对绘画抱有最大热情的时候,也是中国正在历经文化浩劫的时期。由于文革后期"路线斗争"压倒了"阶级斗争",许多遭受拘禁的画家处于无人置理的状态,他们得以在私下偷偷作画,刘野石也属于其中之一。作为一个时代人类心灵史的艺术,反映着艺术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深层社会心理。刘野石文革期间做知青,崇拜张大千,但由于张大千被认为是“反革命”、“资产阶级”,所以不敢明目张胆提起,只有私下偷偷拜其为师、寻找相关资料。迫于生计,刘只能做“送蜂窝煤”这类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其中的艰辛与苦楚自不必说,但这并没有打击他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在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绘画,“将买衣服的钱用来买书,一直穿最便宜的草鞋”,“到博物馆当清洁工都死而无憾”谈起当时对文化的痴狂,刘依然引以为傲。当时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是,他发起的古币研究会一度被认为是反革命而被警察追查。

“成都市的古董市场我算是开天辟地第一人”。除了打倒四人帮的第三个月底,刘自发组织古董市场,周末组织文化人拿出自家的书画,古董,像一些玩物,笔筒,笔杆之类的,聚在成都春熙路孙中山铜像后面一起摆地摊,当时不是进行金钱买卖,而是以物易物。后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在每个礼拜天都在同一个地方聚在一起,规模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到后来的五六百多人。“可惜汶川大地震把收藏的古董全部毁掉了”刘野石痛心地说。

1977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但是刘因为超龄失去资格。刘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不然我都要成为第一批参加高考的人了”。“所幸后来通过私塾认识了很多文化界人物,包括四川的书画老前辈,有幸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创作:师古人、师造化、乃得心源

古人云“书画同源”。学会掌握了用笔的变化,使书法既具有形式美,又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韵律感。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传统艺术,而汉字的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与绘画尤其是工笔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小就学习书法,这使得刘在工笔画构图上有自己的傲人之处,尤其擅长双钩填彩画法。五代画家黄筌是双钩填彩画法的代表性画家,其线条纤细,赋色艳丽,是北宋画院花鸟画法的主流。

行为笔,心为墨——画家刘野石的翰墨丹青路(图2)

金边勾勒的荷花

  刘尤其喜爱荷花,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寄托着人们心中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追求。“不同的纸张作画就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刘摊开其中一张磁青纸,纸色呈蓝黑,美如缎素,荷塘夜色,金银勾勒其上,经久不褪,一种古朴典雅之美油然而生。为了使荷花立体丰满,往往要上十几次颜色,两朵荷花常常耗去他两三天时间。谈及画荷的技巧,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生动的将荷花比作男人和女人,“荷叶好比是男人,荷花好比是女人,荷叶的挺拔与荷花的柔美相融合,这就是美的碰撞。”有别于大部分画家,刘画的荷花并非是“完美”的,“残荷”是刘荷花系列作品中最别致的一笔,从中能窥探到刘的艺术心境:对事物本真的追求。“西方绘画的构图,颜色基调值得借鉴。”谈及中西方绘画,刘认为西方的绘画中得某些元素值得中国借鉴。毕加索在1907年创造了立体主义,这不仅是一种创作风格的改变更是一种创作观念的改变,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改变,他完全突破了定点静观的约束,把四维空间的实体置于创作者的主观构想之中,在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下,同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在作品中运用拼贴的手法。这和中国画近大远小、近密远疏、近浓远淡的效果不谋而合。

行为笔,心为墨——画家刘野石的翰墨丹青路(图3)

磁青纸作荷花

行为笔,心为墨——画家刘野石的翰墨丹青路(图4)

残荷

“西方绘画的构图,颜色基调值得借鉴。”谈及中西方绘画,刘认为西方的绘画中得某些元素值得中国借鉴。毕加索在1907年创造了立体主义,这不仅是一种创作风格的改变更是一种创作观念的改变,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改变,他完全突破了定点静观的约束,把四维空间的实体置于创作者的主观构想之中,在不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下,同时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并在作品中运用拼贴的手法。这和中国画近大远小、近密远疏、近浓远淡的效果不谋而合。

情系山水间:绘画如登山,精彩无坦途

从事绘画的前期是职业画家的瓶颈期,刘也不例外。尽管画工纯熟,却因为难以突破对自身的期待,这个阶段偶尔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张大千先生曾语“心中有秋壑,下笔如有神”,“要表现自然,先要体会自然”。每当处于困顿之时,刘便会包袱款款,遍游名山大川,释放压抑的情绪。

值得庆幸的是,刘的夫人全力支持刘的绘画事业,年轻的时候跟着他走南闯北。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刘常常在外地办画展,一去就是几个月,常常留下夫人孤身一人在成都。但是刘的夫人仍然毫不犹豫地说:我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谈文物保护:纸质书画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谈到传统书画,我们不觉得聊到了中国古字画的保护。

今年4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总书记提出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对于中国传统字画的维护,刘早有先见之明,他认为装裱是修复损坏字画的最有效可行的手段。心忧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丢失,早在1980年,刘就已经创建了从事绘画装裱的宣和池,并自诩“宣和池主人”。

“宣和”是北宋的年号,“北宋是工笔画艺术的巅峰时期”,“宣和池的‘池’还有另一层含义,‘池’通‘裭’,就是装裭(装裱)的意思。”刘一边介绍一边拿出毛笔在纸上勾勒出这个字。

宣和装裱代表了中国装裱的最高等级。自古中国画就讲究诗、书、画、印、裱,所谓的三分画,七分裱。正如近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在1957年1月3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裱画难》一文中说:"作为一件艺术品,除了画面的艺术水平决定画家而外,装裱是最重要的一关",足见书画装裱在整个书画艺术中的重要性。装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修复古画,一般年代愈远的作品,受伤程度愈重,这就需要重新装裱。重新装裱必须经过精心揭裱修复,做到修旧如旧,犹如枯木逢春,才能恢复古书画作品的"原貌",其功效等同于再次创造古旧书画的艺术生命,并再现原作的艺术风采,有益于欣赏收藏,延长古旧书画寿命。

“古书画经过历史变迁,岁月洗礼,沉睡千年的文物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光鲜”,刘呼吁,“拯救文物修复主要从古书画修复装裱专业人员的培养上加大力度。”

行为笔,心为墨——画家刘野石的翰墨丹青路(图5)

“自己最幸福的事就是把自己的爱好当做职业。”如今,刘偶尔到山东一带办办画展,约上文化界好友喝茶聊天。

对于自己绘画技艺的展望,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在七十岁之前完成工笔画的突破点,形成自己的个性”。“学习张大千,不应该一直是临摹,而是要形成自己特色风格。”这是刘一直秉持的观念。



(扫描后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gzzk001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