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成都生活随笔

来源:国智网    发布时间:2016-10-22 10:13

  文/龙顺

  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了成都工作。那时,工作地离住宿地不远,仅5分钟的徒步行程。每天除了上下班,其余时间大多呆在办公室。虽然到这里许久,但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却模糊而且毫无引力,那时眼中的成都,仅仅是一座很大的城市而已。

2010年代:成都生活随笔(图1)

  我一直住在城东,这里最大的风景莫过于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电视塔,据说可以算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跨越历史的沧桑,古代的成都有巍巍耸立的张仪楼,今天的成都人,大多数人恐怕已遗忘了许多的沧海桑田,但电视塔却是无人不知的。我想,住在这里,最大的好处莫过于不易迷失方向。

  不久前换了工作单位,上班的路途很远,每天要从城东穿越到城西,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好在公交车很多,也不是很郁闷的事情。路途远了,对成都的了解就多了一些。以前虽然也知道成都有蓉城、锦官城的美誉,也听说过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浣花溪等诸多名胜古迹,但却毫无印象。到过一次锦里,和武侯祠相邻的锦里,是三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丞相祠堂何初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圣杜甫曾为此伤感而写下了如此诗句。进入仿古的锦里一条街,三国文化和人物扑面而来,仿若置身于前朝远古,当时我便以为这是成都文化的精髓。虽然喜欢这里,却只去过一次。也曾专门从城东坐车到城西青羊宫去游玩,到了那里,反而没有进去,去了紧邻的文化公园,就一直心存遗憾。

2010年代:成都生活随笔(图2)

  换了工作后,因为常看新闻的缘故,得知成都有休闲之都、第四城、东方伊甸园、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诸多代名词,细细思考一番,竟也觉得有一些道理。

  去过一些城市,我始终觉得成都是有历史沉淀的。这种沉淀是人文精神和建筑的完美结合,是意识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曾听朋友说,某些城市虽然有深厚的人文精神,但总体还是显得较为落后。我虽不完全同意,但细想之下,觉得别人可能还是看到了某些局部。

  因为每天上下班需要长时间的坐车,就有了时间静静品味这个城市的内涵。我觉得这个城市是有自己性格的,她不同于其他城市,传统中充满现代、现代中饱含着历史的风格和韵味。城市显得和谐而悠闲,街道和建筑都搭配自然,城市充满绿意。一座大型城市能把历史和现实、人文和精神、环境和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不让人心生感叹。

2010年代:成都生活随笔(图3)

  成都的建筑有许多的风格,传统的、现代的、国际的多种风格和模式并存,内敛而不张扬。很多建筑总有很幽雅而温馨的名字,配套的幽雅环境会让人想就此留住此地。我总想从一栋栋别致的建筑中找到答案,却发现债能感受到一种骨子里的气质。

  在夏日的清晨,我从有着开花女贞树的小巷走出,穿越公路,喜欢坐在公交车里,看车停靠在一个个公交车站,又缓慢离开。

  坐在公交车里,车顶从街道旁的树梢掠过,有树枝抽打车顶的声音,轻轻的响。一路总有清新的风吹过来,和着花和绿意的清香,路旁总有很多的树,估计开花的女贞最多。记得诗人曾有“三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估计他们也该是我这样的感觉吧。从高处看去,路上总有许多的大、小车、自行车和行人,没有很匆忙的样子,总是平静而悠闲。

  坐在车上,还可以看到明亮的公交站台前悠闲等车的上班族,男性喜欢拿着当天的报纸翻阅,而女性更是一道风景。

  四川的美女很多,成都的美女更多,这恐怕源自这里的上风上水。这样的清晨,有上班等车的,骑车的,走路的,都给人一种很清爽怡人的感觉。各式的打扮,美好的身材和面容,让人不由感叹此地无丑女。

  如果说这样的清晨,栀子的香气和玫瑰的艳丽让人感觉美好的话,那么成都的姑娘毫不逊色,相互映衬,显得相得益彰。

  穿越街道,有时就是穿越历史,成都的街道,有的还保存着历史的韵味。蜀汉街、琴台路、大石路、十二桥……许许多多的名字,有动人的传说,也有远古的遗迹。

2010年代:成都生活随笔(图4)

  每天清晨我总要路过望江楼,穿越浣花溪、青羊宫,可以看到绿水流淌,垂柳摇曳,飞檐翘壁,百花争艳。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看到一堵墙上的几幅老照片,两位盲老人在解放前的场景中弹奏着历史的旋律,好象是弹奏琵琶。每幅画都有一个名字,或叫沧桑岁月,或叫风雨岁月,或叫苍茫岁月……,我想,这样的场景中,给这个地方取名为岁月茶庄的确名实相符。



(扫描后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1978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