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践行中医药“上医治国”文化,助力化解时代面临之种种问题

来源:国智网  作者:龙建儒  发布时间:2023-05-15 17:33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更高的维度确定了中医药文化弘扬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肯定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价值不辍,其“探究天理、治病救人、经纶事务”的深刻内涵历久弥新而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当前,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数千年里,“文化”一词具有鲜明的精神与人文指向,指用文德教化于人。中国传统的文化,“人文化成”是基本内涵、重要特征,而国富民丰、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和谐共处、世界大同作为传统文化主核成为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

多元而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社会、人文,涉及面广,蔚为大观,内容宏大而丰富。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到现代唯物主义,可以明确的是,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一直运用儒学、易学、道学、中医学等手段,通过某些具体的、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自然现象,探寻宇宙、自然与人和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找无限的多样性和可能,并重点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统一。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萌芽生长,生存发展,生命力不绝,不断累积,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在保证自我存活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生长生发,使其能够在开放中吸收其他文明,在包容中融合其他文明,最终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崇尚和合、融会贯通、多元统一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在多元融合中完成自我升级。

微信图片_20230515120943.jpg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在“以天地为界、人为核心、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将人与天地贯通,教化人们始终应有敬畏之心,遵天理、行人道,通过德、礼、法、道构建合乎天地之道的人类秩序,从而构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及世界大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显然,根植于生活实践的、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医学,深度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类观、文明观、生态观、世界观,在“天、地、人、仁、中、和”核心要义的要求下,从宇宙本源入手,讲究“天、地、人”之间的平衡协调,从宇宙的整体论中提出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生长、生存、生活,应对自然的困厄,时时处处无不体现着哲学、自然科学的智慧和光芒。可以说,中医学是综合了天文、自然、人类、文化学的高等级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正如当代中国哲学史名家楼宇烈先生所言:“不懂中医,就不懂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将中医药文化运用到治国之中颇有诸多共通之处。治国之学,如中医之分阴阳(事物的两面性、多面性),运用“望闻问切”多种诊察手段,透过复杂纷繁的表现分清发展进程中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发现问题而后“处方用药”,治以“祛邪扶正,通利血脉,调和阴阳,恢复平衡”,进而“生化收藏”,使之“精气充盈”,从而保持强健的“国家体魄”。

大国上行,自然免不了各种挑战。首先须在纷繁复杂的现状中,分辨清楚发展进程中的“外邪内伤、寒热虚实、相互传变、气血失调”,根据“正邪相争”“气血失和”“病邪在表在里”的不同,把握“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治以“祛邪扶正”,从而达到全局的“气血充盈”,政通人和的“血脉通畅”,家国天下的“阴平阳秘”,民族精神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时至今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在推进的中医学复兴和进一步发展,必将为文化复兴、民族复兴、解决现行经济社会问题及世界共荣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解决方案。

(作者:龙建儒,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理事、国是大医智库负责人、中非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邀文化和健康顾问)



(扫描后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wyq028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