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

来源:东莞文联    发布时间:2019-09-26 11:43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图1)

  东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根据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拥有独特的岭南文化。从虎门销烟到东莞智造,东莞印证了中国百年的求索和成就,实践了敢为人先的“东莞行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演绎了精彩生动的“东莞故事”。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东莞市政协指导,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与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以此讴歌先烈先贤,礼赞志士能人,传颂为祖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的自强意识和爱国情怀。

  ——编者

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图2)

  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东莞的桥头到凤岗之间,却有这么一条河逆流而上,百折不回。它由北向南,穿山越岭,绵延70余公里,流淌半个世纪。从东江之畔到香江之滨,从南粤大地蜿蜒到东方之珠,这条生命之河如同母亲的脐带连接内地与香港,孕育着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崛起。

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图3)

  它就是粤港东深供水工程的大动脉——石马河。究竟是怎样的雄伟力量,改变了河道的流向?究竟是怎样的母子连心兄弟情长,使生命之河在半个世纪以来脉动不息,倾情流淌?

  故事还得从1963年的香港说起。这一年,三面环海,淡水资源匮乏的香港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旱,350万香港同胞危在且夕。面对水荒,港英政府先是夜观天象祈求老天降雨,接着发射火箭弹,寄望人工降雨;最后发动民众掘地百尺,深淘水井,但都收效甚微。时间一天天过去,港岛淡水储备告急,这全城陷入恐慌。

  周恩来得知这个消息后表情凝重,忧心如焚。一边是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元气大伤百废待兴的内地;一边是尚未回归日日夜夜翘首以待的香港同胞的紧急求援。既然同是我中华子民,何来孰轻孰重之分?

  放下电话后,周总理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指示广东方面开放珠江水域,允许香港船只到珠江口采集应急淡水,以暂解同胞之困、袍泽之渴。但这只是一时之计,当务之急还是要从根源上解决香港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紧接着,周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指示国家计委从极其困难的中央财政经费中挤出3800万元,用来规划修建东深供水工程。

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图4)

(香港)

  这项宏伟工程依托的石马河流域,发源于深圳的观澜境内,千百年来,自上而下,经东莞凤岗、塘厦、樟木头、常平、桥头,再汇入浩荡东江。周总理的重托意犹在耳,为了香港同胞的福祉,勤劳朴实的东莞人演绎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惊天大逆转。在那个经济贫困的年代,上万名工程建设者逆流而上,开山劈路,凿洞架桥,筑起了6座拦河水坝,兴建了8座抽水泵站,把水位逐级抬高46米,硬生生让高山低头,指令河水倒流。短短两年时间,源源不断的东江水,如同一支强而有力的针剂注入了香港。

  转眼,时间进入九十年代的夏天,静静流淌的石马河,由于一段历史而再起波澜。1994年9月4日的下午,邓小平跟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在讨论香港回归进入到最紧张的时刻,中方打出了最后的底牌,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如果我们中国愿意,我们会在今天下午的晚些时候收复香港。邓小平何出此言?为什么说得这般底气十足,那是因为我们不但有能力诉诸武力,还有一道石马河上的闸阀,一旦落闸,这条生命之河将被中止逆流,香港将会陷入绝境。或许就这样的一句话,让高傲的英国铁娘子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拌了一跤。这条奔流不息的石马河不仅滋养了香港,也在中英政府的谈判对峙中,加重了和平收复香港的天秤砝码。

  一晃,时间跨入了千禧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运河两岸连片的农耕地已向工业化转型,东莞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城。然而,跨越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却导致了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条生命之河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吴孟东,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的原副署长,自运河建成以来,他每年都会召集各界人士监测石马河流域的水质情况,确保香港居民饮用洁净水源。 2000年5月,他们发现运河中的水,变得不再那么清澈,溯源而上,吴孟东团队发现了导致水质变差的两大根本原因: 一是工厂偷排工业污水,二是居民环保意识落后。

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图5)

  几天后,一份来自香港的石马河水情调查报告,摆到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案头。“绝不能让香港同胞喝到有污染的水”,省委书记的拍板掷地有声。随即,东莞展开大规模治污行动,一个个环保不达标工厂企业被关停,一处处居民生活垃圾倾倒点被取缔。紧接着,一项历时三年,投资50多亿元的宏大工程开启了东深供水史上最彻底的一次改造。新的供水通道不再使用原来已受污染的自然河流,而是从东江源头的太园泵站开始,到凤岗镇的雁田水库汇集,东深供水改造的建设者们遇山建隧、平地搭桥,将所有明渠改为暗渠,几乎重建了一条供水通道。

这项工程解决了香港的用水问题(图6)

(今天的石马河,河水清澈)

  迢迢东江水,浓浓粤港情。50年来,东深输水工程累计投资100多亿元。50年来,石马河没有一次断电,没有一次断流,对港供水累计超过225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洞庭湖。50年来,石马河在东莞腹地上,一路倒流,一路提升,一路欢歌,流进深圳水库,流进东方之珠,流进香港800万同胞的心田。

  而关于这条河流的故事,我们还将继续在莞邑大地上续写、传唱。

  (作者:程建平 孔丽娜)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协

  主办单位: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东莞市作家协会、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声明:本文旨在传颂为祖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属于社会公益传播行为。部分选用的图片或引述的文字来源于互联网,仅作为相应内容的链接和印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一并向为本文作出贡献的人士致谢!



(扫描后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1978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